1、V+模式:企業轉型的 “戰略地圖”和“實施路徑”
轉型的本質是轉換不同的價值創造模式,它始終需要回答三個基本問題:創造什么價值?能不能創造價值?如何創造價值?我們在前面已經指出,前三次管理革命的秘方是“效率至上”,這意味著“效率”是創造價值的重要手段,而第四次管理革命的秘方是“價值至上”,“共生”是價值創造的“不二法門”。
基于對六家世界級企業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我們把這些世界級企業正在構建的模式定義為“價值+模式”(即Value +模式,簡稱為“V+模式”)。
“V+模式”包括“一個中心、三個維度”,其中一個中心是指“以價值共生為中心”,三個維度是指戰略生態、平臺賦能和價值共創,每個維度聚焦于價值共生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其中,“戰略生態”回答的問題是:創造什么價值?“平臺賦能”回答的問題是:能不能創造價值?價值共創回答的問題是:如何創造價值?
第一個問題有關平臺生態圈的愿景、使命、戰略和能力,它的核心是戰略生態化,即戰略生態。第二個問題涉及平臺生態系統的平臺、結構、資源和組織,它的核心是組織平臺化,即平臺賦能。第三個問題則需要明確生態圈中員工與顧客的角色、激勵及其價值創造機制,它的核心是價值共創化,即價值共創。
V+模式展示了構建平臺生態系統所需要的十二條戰略路徑,每一條戰略路徑對應著構建平臺生態系統所需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整個V+模式解釋了平臺生態系統創建、生長和發展的過程,并將有利于生態系統繁榮昌盛的各種原則有機連接。
2、令人振奮的前景
值得振奮的消息是,華為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它的營收水平首次全面超過IBM,盈利水平甚至達到IBM的兩倍?;叵肫?998年,我親耳聽到任正非先生說為什么要找IBM當老師?其實道理非常簡單,華為的當時最想學的是愛立信,但是愛立信不可能教它,因為他們是競爭關系,那么華為能夠拜師的企業是誰呢?他選擇了100年都能“不死”的企業,而且是有過起死回生經驗,又再次領先的公司,因此任老板將華為的“老師”鎖定在了IBM。而事實上,華為用20年時間,完成了對IBM從對標到超越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我認為華為的確走出了一條曙光之路——在質量、數量和規模上,都超越美資企業,為中國企業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但是反過來看,現在如此多的企業學習華為,我們反而要冷靜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今天的華為?我們能不能產生更多的華為??
3、領先的根本:職業化創業精神
要BLM業務領先模型需要每位企業創始人、老板等的擁有職業化創業精神,何為職業化創業精神呢?那么,職業化創業企業有什么特征?經過我們的總結,這種企業有三方面的個性非常突出:第一是有雄心壯志。這就使得企業擁有了更持久的動力模式,如果僅僅是為了發家致富,就難以變成領先企業;第二是在所在領域嘗試有價值的突破創新;第三是基于遠大使命的跨域協同。值得注意的是,跨域協同不是價值鏈的打通,而是價值網的融合。
一個企業有這三個個性就會非常厲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職業化創業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業務領先的精髓
疫情之后,在一定程度內,大世界變成小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出現了封鎖。但是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全球化的趨勢沒有改變。
中國制造將會變得更加厲害,“一帶一路”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的跨域不僅僅是跨出省市區的范圍,而是國界,這樣勢必會增加很多原本區域中沒有的機會。
一個企業成功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規模的紅利,規模不大,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定價權,沒有高盈利的機會;第二個紅利叫創始人紅利,就是因為公司一直拼,一直闖,一直在創新。這個紅利其實有個特點,所有的企業都從初創期起步,這時候都是做新事的,但是隨著企業規模大了之后,創始人紅利就減弱了,一旦富了,緊迫感就降低了,也沒那么拼了。這個時候三個陷阱就出現了,這時候企業基本上就會往下掉。所以最卓越的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呢?我們叫它職業化創業的企業,有規模紅利,可以做組織、做管理、打造自己的地基,但是與此同時,保持著初創企業的那股勁兒,這種企業是牛得不得了的企業。
3走向領先的三大陷阱
我認為,和二十年前的華為相比,今天有相當多的企業都擁有更為優越的條件,但在邁向領先的道路上,還面臨著三個隱形的陷阱:
第一個陷阱:富,為何還要拼?
我們富了,為什么還要拼?在過去的30年里,我們發展的動力源就是“發家致富”,但是現在如果已經富了,為什么還要拼?
第二個陷阱:快,為何還要慢?
這么多快錢可以掙,為什么還要掙慢錢?什么是快錢?在中國,金融就是快錢;什么是慢錢?自己做核心技術、搞研發,就是慢錢。既然有快錢可以掙,為何還要掙慢錢?
第三個陷阱:成,為何還要變?
如果和過去的我們相比,現在已經很厲害了,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很牛了,別人也都在夸贊中國的商業奇跡了,為什么還要變?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說:“一個人的人生都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人生上半場(40歲之前)和人生下半場(40歲之后)。在人生上半場,我們追求生活的成功;在人生的下半場,你需要追求‘生命的意義’?!?nbsp;
他認為避免陷阱有三個維度很關鍵:1、工作的成功;2、關系的快樂;3、原則的堅守。
推薦